资源简介

人工智能课程总结 转眼之间,研一的上半学期就要结束了,陪伴了自己一学期的人工智能课也在今天结束了最后的考试。回顾这半个学期来学习人工智能的感受,确实还是有点可说的东西。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听AI这个名字是上大二时一个北航软件学院朋友提起的,他特别想去微软做AI方面的研究,然后他热情的向我介绍了这个领域是多么多么好,当时的自己完全没有印象,只觉得可能和机器人有关,AI的目的就是做出和人类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等到了大三的时候,软件学院正好开设了这门课,我便抱着好奇的心态选了这门课,无奈当时授课老师胡晶晶讲解极其乏味,也没有教材,每节课上课就照着PPT念,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学到的唯一的知识点就是可以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走迷宫问题,因为那次是老师用一个程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可惜自己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学习,结果第一次上人工智能课就这么草草收场。 如今上了研究生,再次碰到了这门课,我又一次选了,因为我觉得计算机学院的老师讲课和软件学院的老师应该不一样,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到了人工智能原来包含这么多内容,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所能概括的,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不相关的东西在都被包含在其中。尽管上课时间有限而且这门课也比较基础,但老师的讲课却毫不含糊。说实话,在老师快讲完第三章之前我还一直坐在靠后的位置看不清PPT,后来觉得还是要认真听讲,于是每次都是占前两排的座位,当然这种做法事后证明也是对的,看来有时候一念之差能改变很多。 针对这门课的内容没有什么要说的,个人觉得刘峡壁老师的个人魅力较强,能让学生喜欢听这门课,这一点和林永刚老师极其相似,而大学里面缺少的正是这样的老师。当然, 光听课是没用的,课后还需要进行做题,弄不懂的还需要和同学进行讨论,这在做作业时得到了体现。我觉得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不是让我们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要让我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刘峡壁老师所说“我给你们提供了各种武器,关键看你们遇到问题会不会拿出来用”,而这也是做研究所必须的。同时,我也在其中体会到了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奇妙之处,例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就是来自生物界,这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当下的潮流,知识本来就不应该有局限性,联系无处不在。 就写到这里吧,如今我知道了AI无处不在,而且我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中会不断接触到AI。记得之前看过很多AI题材的电影,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等等,真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AI成为现实,人类也一定会因为AI而不断进步。

资源截图

代码片段和文件信息

评论

共有 条评论